HOME > 分享交流>技術專欄>山野釣遊雜誌 2007第14期
 
山野釣遊雜誌 2007第14期 黃國維著
 攀岩運動介紹(上)  
 攀岩需要哪些東西(型態 , 場地 , 器材)

 

  攀岩,可以是簡單的爬爬牆、爬爬樹,單憑手腳伸展爬上去;也可以是很困難的人工攀登,必須要穿戴及使用很多複雜的裝備。攀岩,可以是下班後的運動、是假日的休閒、是計畫性的比賽、是一生的目標。那到底什麼是攀岩?攀岩又可以在哪裡進行?或者需要什麼器材呢?就讓我們來為您逐一說明吧!

  攀岩類型,其實可以簡單區分為有使用繩子和沒有使用繩子兩類,也就是一般通稱的「抱石」與「上攀」。例如在小時候看到大石頭,沒有器材單純憑藉勇氣就往上爬,或是讀書時翻牆出外買零實的單純動作,就叫「抱石」,通常是在六米以下活動;在攀岩館內,使用繩子及相關確保器爬上十公尺的岩牆,或是在優勝美第峭壁上花了一周敲敲打打的攀上大峭壁,就稱為「上攀」,通常高度至少在八米以上。當然,在抱石和上攀的大類下,還有細分各種不同型態的攀岩方式。值得另外一提的是,有一種上攀,爬的很高(通常可以是十米到百米之間),但是沒有繩子和器材的確保,我們稱之為SOLO,是另一種精神層面的攀岩挑戰。
  「抱石」,是最容易嘗試的攀岩活動。通常只要有一面牆、一顆大石頭或一棵樹,就可以簡單的玩,使用器材也很單純,只要有【攀岩鞋】、【粉袋】即可,頂多再加上一個【抱石墊】,或是三五好友的spot(雙手確保),就可以很安全的玩了。
  「上攀」,是有使用繩子及確保的攀岩運動。「上攀」又細分為單純的靠自己爬上去的「上方確保攀登」、「運動攀登」、「傳統攀登」。或者是有藉助器材力量的「人工攀登」。通常活動的地點會是在人工岩場或是天然岩場,有一定的高度與確保技術要求。
攀岩,又要在哪裡進行呢?
   其實在你我的週遭都有很多地方可以玩。例如溪邊的大石頭、後院的大樹、後山或海邊的岩壁或高山的垂直峭壁,都是攀岩者出沒的地方。另外,因應攀岩運動而生的人工攀岩場館,設置各市地形與路線,季安全又舒適,是初學攀岩的最佳去處。還有一些特殊的攀岩地點,例如公園的雕像或是建築物的外牆,不過這種地點必須考量自身能力及公共安全,不可以任意嘗試。
  在台灣天然的攀岩場不少,也已經有為數不少的攀岩者投身開發及維護安全的工作。例如東北角的龍洞,變質砂岩峭壁壯闊且路線多,路線品質不輸國外岩場,可以做各種型態的攀岩活動,是攀岩者的聖地;北投的大砲及熱海,堅硬的火成岩,可以練習上方確保及垂降。新竹的鐵嶺及苗栗的南庄,溪邊有為數不少的抱石石頭;谷關的麗陽岩場,軍方所設置的攀岩山訓場;台南的關子嶺及高雄的壽山、柴山,特殊的石灰岩地形讓攀岩者能享受不同型態的攀岩樂趣;花蓮的和仁、木瓜溪與清水溪,美麗的花崗岩及大石頭,讓攀岩者流連忘返。其實台灣各地可以攀爬的天然岩場還很多,值得各地攀岩者細心去發覺開發。
  台灣人工岩場的設置,也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,規模也越來越大。在台北最有名的就屬青少年育樂中心攀岩場、北投市民運動中心攀岩場與蘭州街抱石場,各區市民運動中心也都有一座攀岩場,另外政大、台大、樹林運動場、新店、榴公等攀岩場也是十分多愛好者前往練習,桃園的蕃薯藤、中央大學、中壢;新竹的清大、竹蓮及最近開幕的風城攀岩館,台中健野、鄉野情、逢甲、彰師大,台南慶倡、成大、極限運動公園,高雄活力及新落成的壽山國中岩場,宜蘭的頭城體育館及宜大抱石場,花蓮光合作用及觀光專校攀岩場,台東師院攀岩場等,都是日常攀岩練習的好去處。
攀岩,又需要哪些裝備呢?
  其實攀岩的裝備可以很簡單,也可以很繁瑣,就看你從事的攀岩類型而準備了。攀岩使用的器材,如果是有關於安全的,通常一定會有CE(歐洲共同市場安全標準)或UIAA(國際山岳聯盟)認證,例如吊帶、主繩、鉤環及岩盔。如果跟攀岩安全比較沒有關係的就不會有,例如岩鞋、粉袋等。
  「岩鞋」rock shoes:橡膠底。讓腳能用腳尖在很小的點上施力,很多人剛開始攀岩時會不太習慣,因為攀岩鞋通常比腳小,會有點痛。不過岩鞋並不見的比較小就比較好,而是要因應不同的地形,選擇不同的攀岩鞋,例如斜板、裂隙或天花板等。設計良好的岩鞋不但能幫助攀岩,也能保護腳。
  「粉袋」 Chalk bag : 粉袋能 將碳酸鎂粉置於粉袋中,而粉袋則扣或綁在腰際;碳酸鎂粉作用是吸收手掌上的汗水,以防止脫落發生意外。
  「吊帶」 Harness : 安全吊帶的設計以分散衝擊力、人體舒適、安全為要點,可分為全身式、半身式及簡易式,功能上則分為攀登用與探險用、工程用及多功能用。
  「鉤環」 Carabiners : 鉤環是攀登主要連結工具,它可以將主繩、小繩圈、吊帶、 Slings 依需要連結在一起。使用鉤環時,一定要清楚鉤環最大拉力、受力限度,拉力通常以 KN 為單位。通常分為保險及無保險鉤環。
  「 快扣 」 Quickdraw : 一般連結固定點和主繩,快扣使用 sling 及兩個鉤環( sling 也可直接繞於石頭或樹幹),可適當緩和墜落的衝力。
  「確保器」 Belay-device : 所謂確保,原理上只是確保者利用身體或器材與繩索產生摩擦力,繩索因摩擦而減速以致停止活動,墜落者因此不會繼續下墜。一般而言正常確保可以支撐 1.6 倍的重量,也就是 60 公斤的人約可確保 95 公斤的夥伴。確保器有八字環、豬鼻子( ATC )及 GriGri 等幾種。
  「主繩」 Rope : 主繩 主要作用用來操作攀登運動,或其他上升下降活動的操作,能防止使用者不管任何因素墜落時保護用。主繩大致是由內纏繞繩和外編織繩組成,直徑在 9-13mm 之間,依彈性係數又分為動態繩、靜態繩及工作繩 。
  「輔助繩」:用來架設固定點、延長支點及其他應用操作使用,一般分為普魯式繩與扁帶兩種,必須配合適當的繩結使用。
  「岩盔」 Helmet : 岩盔可保護頭部,在戶外天然岩場活動時,要適時的帶上岩盔,防止小落石等東西及墜落時的意外撞擊,另外探洞或是溯溪等活動也是全程必備的。
  「岩械」:一般分為固定和活動兩種,例如「 Nut 」、「 Friend 」及「 Camlot 」等,主要是用來架設之點及固定點用。岩械使用需要學習及經驗累積,所以最好建議上課或詳讀操作手冊,並多加練習後才使用
  「上昇器」:只能在主繩上做單方向操作之器材,用來操作上升或拖拉背包使用。
  「岩釘」:人工攀登或溯溪時最常用,有分大小及使用方向,一般人工攀登通常會回收,除了部份作固定點除外。   

  攀岩,看上述介紹好像很繁瑣,很麻煩。其實, 攀岩僅只是一種對抗地心引力的遊戲,主要目標就是不墜落,適當的固定支點是安全之關鍵,它能讓地心引力不把你吸走,有趣的很。攀岩相關的器材、確保及操作,只是要讓你在享受攀岩的過程中,更順利、更盡興而已。所以,當你是工作煩悶或心情不好時,可以一個人到攀岩館,爬上幾趟留留汗,紓解一下壓力。你也可以約約三五好友,一起到戶外天然岩場抱抱石或先鋒個幾趟,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氛,路線上不管是墜落或完攀,都可以感受「樂在攀岩,享受生活」的愉悅。

  【抱石運動】-初階-攀岩鞋*1、粉袋*1(約2000元) 進階-攀岩鞋*1、粉袋*1、刷子*1、抱石墊*1(約6000元)
  【運動攀登】-初階(上方確保)-攀岩鞋*1、粉袋*1、吊帶*1、保險鉤環*1、確保器*1(約5000元) 進階(先鋒攀登)-攀岩鞋*1、粉袋*1、吊帶*1、保險鉤環*3、確保器*1、快扣*8、主繩10.2mm50米、輔助繩*5(約16000元)
  【傳統攀登】-初階-攀岩鞋*1、粉袋*1、吊帶*1、保險鉤環*5、確保器*1、下降器*1、快扣*12、主繩10.5mm60米、輔助繩*10、Nut一組、camlot*8、取出器*1(約30000元) 進階-攀岩鞋*1、粉袋*1、吊帶*1、保險鉤環*5、確保器*1、下降器*1、快扣*18、主繩10.2mm50米*2、輔助繩*10、Nut二組、camlot*14(約50000元)